人类从爬行进化为直立行走,腰、颈椎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承受了巨大压力。
一、西医理论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腰、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整个脊柱的退行性病变。外在的劳损因素促进了退行性病变的发生。
正常椎间盘的髓核含大约百分之80以上的水份,而椎间盘又没有直接的供血,靠吸收椎体的水份及营养来维持它的功能和弹性。但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每天直立时所形成的压力,使椎间隙变窄,韧带松驰,椎体失稳,同时髓核中所含的水份也逐渐减少,组织发生退变,变成瘢痕样组织,或豆腐样块,失去了原有的可流动性,纤维环也可以发生退变,失去原有的弹性并在反复压迫下逐渐变薄甚至破裂,髓核可由破裂处突出,即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的突出,往往都要将韧带、骨膜掀起,造成局部微血管撕裂、出血而形成血肿,即无菌性炎症。血肿逐渐的机化、老化和钙盐沉积,而形成骨质增生,且人体又是活动的,随着每天的活动使骨质增生与韧带不断磨擦,又形成了新的血肿,血肿又逐渐地机化、老化和钙盐沉积,增生不断加大。骨质增生与无菌性炎症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如不及时阻止将会越来越严重!
脊柱退行性病变,也就是机体从发育到成熟,再由成熟走向衰老这一过程。中老年人有脊柱退行性病变是很自然的事。如没有任何症状,就无须诊治,只需预防保健,让椎间隙保持正常距离,椎间盘能吸收到正常的营养成份,就可有效阻止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发展。如有了症状,大多是突出的椎间盘、紊乱的韧带或钙化的骨刺,刺激或压迫神经、脊髓和椎动脉等所致,要及早就医,否则将延误治疗,一部分病人会造成严重后果。
二、中医理论
中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和腰椎病发病原因除外伤外,多属痹症的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到,合而为痹也”。病因在于经久劳损,风寒湿邪入侵相搏,痰阻经络而致经络不通,气血痹阻,痹在于骨则重而不举,在于脉则血凝不流,在于筋则屈伸不利。临床症候以肢体疼痛、活动受限、困重无力、麻木僵硬为其特点。解除这些症状,需采取祛风除湿、舒筋止痛、活血化瘀的方法。
三、新的理论
1992年美国医学研究院提出了颈椎病发病原因的“软性学说”,它代表了颈椎病研究的新的成果,随即引起世界颈椎病研究界的轰动。1993年我国学者孙树椿教授,在国内头一次发表了有关无菌性炎症与颈椎病发病的新的研究报告。这里暂且称之为“炎性病因学说”。“炎性病因学说”揭示了颈椎病早、中、晚期整个颈部组织病变过程。研究表明,颈椎病是在颈椎原发性病变的基础上,因各种退行性病变而诱发。颈椎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运动是有机的统一,超过正常生理或耐受极限的活动,就会造成颈部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或各种颈部的急、慢性外伤,会导致颈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血管、脊髓、韧带而产生一系列颈部酸痛、僵硬等症状,从而引发轻度颈椎病。在颈椎间盘磨损、退变、缺血、缺氧和无菌性炎症的双重作用下,颈部自由基产生增多,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造成骨组织细胞的慢性损伤,这种损伤就是骨性改变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进而引发颈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产生压迫、刺激症状,而加重病情,形成中度颈椎病的典型体征。颈椎骨质增生长期刺激周围软组织,造成颈椎间盘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反复发作,且使炎症不断扩散,而无菌性炎症又进一步使骨质增生范围扩大,增生程度加重,使病情进入恶性循环,终会影响脊髓功能,导致神经受损的严重后果,进入颈椎病重症期。
孙树椿教授
传统的颈椎病保守疗法,如推拿、按摩、牵引、穴位注射等虽可缓解疼痛却难彻底治愈。如牵引疗法是用特制的牵引器,将头颅向上牵拉,虽可暂时缓解或减轻对颈部神经、血管或脊髓的压迫和刺激,但一旦去除牵引,压迫照旧。手术虽可治疗颈椎病,但颈部的血管、神经交错密集,稍有不慎就有瘫痪的危险。另外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也会引起无菌性炎症,刺激骨刺加速生长。故对手术应持慎重态度。“炎性病因学说”不仅解释了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较好地解释了传统骨性学说始终无法解释的难题。更为重要的是该学说给颈椎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开辟了颈椎病治疗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