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态负荷所致工人肌肉损伤后血清酶的变化

作者:宋敏高永王明霞万巧云袁玉华姜宏

【机构】滨州医学院卫生毒理研究室,滨州市256603

滨州医学院期刊部,滨州市256603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滨州市256603

滨州市人民医院烧伤科

【刊名】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2):87-88

【关键词】静态负荷;肌肉损伤;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10名纺织行业工人进行的调查和体检,分析研究了静态负荷所致工人肌肉损伤后血清酶的变化。

方法:

根据工人主诉,在体检结果阳性人群中随机抽取40人为病例组,在本厂管理人员中随机抽取40人为对照组。然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

结果:

调查工人中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为百分之28.4,检出率随工龄延长而增高。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工人血清CK、LDH的活性较之对照组显着升高,而GSH-Px的活性较之对照组显着下降,SOD活性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静态负荷作业可导致工人肌肉损伤,血清CK、LDH和GSH-Px的活性可作为评价职业人群肌肉骨骼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静态负荷;肌肉损伤;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职业性慢性肌肉骨骼损伤(occupational chronic muscleskeletal injury,OCMI)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多发病,也是导致因病缺勤和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专一化程度的提高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有越来越多的作业要求工人长期维持某种固定作业姿势,静态负荷所致肌肉损伤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在一些工业国已成为主要的职业健康问题,欧美等国已将其列入职业病范畴。在我国,职业性肌肉骨胳损伤也日益严重,一些调查显示在流水线作业、VDT操作等作业人员的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为百分之30~50。因此,研究静态负荷所致肌肉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其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静态负荷强度大的纺织工人210名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工人中年龄大的为45岁,小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9.2±7.8)岁;工龄长的为24年,短的为5年,平均工龄为(7.5±16)年。调查对象均符合下列要求:非有毒作业,从事本工作前无强迫体位作业史,无肝、肾、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无颈、肩、四肢外伤及先天畸形,无结核、肿瘤、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1.2调查内容和方法

采用肌肉骨骼损伤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职业史、个人史、疾病史、外伤史及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调查等。以上内容由调查员按统一要求填写。体检项目包括颈、肩、肘、腕、手、腰背部及下肢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体征检查,由专职外科医师进行体检,本研究根据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询问及外科检查结果作出判定。确定患病的标准是:近1年内在颈、肩、前臂、肘、腕/手、腰背部及下肢等部位有过不适(如酸痛、胀痛、麻木、无力、针刺样疼痛等),并持续3 d以上,外科检查某些体征阳性。

1.3取血

根据诊断结果,将调查对象分为2组。以诊断阳性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且无任何肌肉疼痛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在2组随机抽取40名工人,每人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送实验室检则。

1.4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6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相关分析。

2结果

2.1肌肉骨骼损伤的检出率与工龄的关系见表1。分析可见,肌肉骨骼损伤的检出率随工龄延长而增高。

注:a与0~5年组比较,P<0.01;

b与6~10年组比较,P<0.05;

c与11~15年组比较,P<0.01

201406250848468813.jpg

2.2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结果(表2)。病例组血清CK和LDH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GSHPx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血清总SOD活性没有明显差别。

201406250849013790.jpg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为了调查静态负荷是否导致肌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以便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国内、外人员提出有必要进行静态负荷所致肌肉损伤评价指标的研究。在运动医学领域内,有关肌肉损伤评价指标的研究很多,并且不断有人提出一些用于评价肌肉损伤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如等长肌力、肘关节屈伸角、肌肉疼痛水平、肌红蛋白、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这些指标大多是针对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有关静态负荷所致肌肉损伤的研究却少有报道。本研究室以前所做动物实验表明,在施加静态负荷早期,动物外周血中的CK、LDH和SOD活性变化明显,提示上述指标有可能作为早期检测肌肉损伤的评价指标。本研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人群的病史询问及体检发现病例组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外周血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工人的血清CK和LDH活性远远高于对照组,而血清GSH-Px活性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上述指标有可能作为肌肉骨骼损伤的辅助诊断标准。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除血清CK和LDH活性外,职业人群中多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明显不同。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现场调查中检查出的患病人数较少,对所选择的病例未能进行详细的病程分组。有的工人可能处于肌肉损伤的急性期,有的则可能处于恢复期。在肌肉损伤后的不同时间内,某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可能各不相同。有的指标如血清CK活性的改变,能够维持较长时间,而有些指标则只在某一时段内改变明显,如GSH-Px、SOD活性等。

②受检者的肌肉损伤程度影响。本研究中,调查对象均为能够正常从事工作的工人,他们的肌肉损伤程度较轻,相对于肌肉损伤程度较重需要休息或入院治疗的病人而言,有些指标的改变就可能不十分明显。因此,职业人群中肌肉损伤评价指标的筛选工作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上一篇:腰背痛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的水平    下一篇:低负荷作业水平颈肩肌肉骨骼疾患的肌电信号特征研究